2008年5月30日星期五

”汤论”

同时间煮六锅汤,要小心火候,不能让水沸腾时溢出,更不能让汤滚干了酿成火灾,
更重要的是确保汤能及时煮好准时上桌。煮汤前的准备功夫更是繁琐,要采买材料,
要研究怎么煮,要了解食客口味,看看哪种汤受欢迎,
哪些汤市面上太多了,喝多了怕会腻,还要想想新奇的风味。
有些汤要长时间熬炖才能出味,有些汤料不容易买到。
花了许多时间和心思熬煮的汤,吃的人一口喝掉,真是喝汤容易煮汤难啊。
一双手,六个锅,我每周都在为这个掀盖,为那个加水,深怕一不注意,
哪个锅烧干了就没汤上桌了。我爱喝汤,但一直不停的煮啊煮啊,滚啊滚啊,
久了怕只剩下把材料丢进水里的指定动作,根本无法品尝汤的味道。

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

地震的记忆

对经历过地震的人来说,那种霎时间铺天盖地而来的天摇地动,
震耳欲聋的怒吼,仓皇逃命的恐惧,完全无力的无助感,
恐怕是一辈子无法摆脱的记忆。起码对我而言确是如此。
1999年9月21日,我在距离震央约两小时车程的台中,
经历6.8级的余震。已经不记得历时多久,或许数十秒,
但是9年后的今日,当时的情形却还清晰记得。
过去看戏时,一些演员在发生灾难时,无法反应只会嚷
“怎么办?怎么办?”原来是最真实的刻画。
突然,周围的一切开始震动,还未反应过来时,
你发现有些站不稳,然后全身似乎不由自主地颤抖,
宿舍里的窗床书桌衣橱集体“制造”出可怕巨响,当时的情景
真。的。很。恐。怖。

我一点也想不起来,如何从寝室奔到宿舍外空地,
就好像电影剪辑画面时漏掉了几格,下个镜头,
人已经到了建筑外了。然后我好像蹲了下来,无意识的。
似乎贴近地面一些可以把恐惧降低一点。
对从未经历的震撼,脑子空白,无法言语。

那个多两个星期里,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哪儿有水源往哪儿去。
今天宿舍停水断电,明儿发现校外社区里某几栋楼的水塔还有存水,
便通过学姐的同学的朋友的谁的谁,到那里洗个澡,虽然没有电,
但是有水就不错了。三天没有水,厕所不管置放多少罐除臭剂也于事无补。
便利店里架子上不见泡面矿泉水电池,空空如也的景观构成难得的画面。
偌大的校园里不见人烟,一个傍晚在校园路边徘徊被学长“捡到”,
带了我一起去和几个外国学生一起晚餐。
那些日子,搭电梯担心会突然地震,洗澡洗得特别快,不想来不及穿上衣服
便要逃命。包包里一定背着水和饼干,睡觉穿的也是随时能逃生的穿着。
在地震与死亡的阴影下过日子,那种焦虑与恐惧,无时无刻、无法除去。

而后三个多月里,余震不断。
上课时,老师讲到一半,头上的电灯开始晃,
在图书馆里自修时,书架开始摇,埋头苦读的同学们抬起头,
以眼神交换意见,要不要离开。
睡觉睡到一半时被“摇醒”,摸着早已准备在身旁的“逃生包”,
和室友讨论这一波到底有几级?扭开收音机“对照”各自的估计,
俨然半个“地震震度专家”,然后再尝试努力的让自己安心睡去。
从那时起的两三年后,对任何的震动,如床或椅子以至于马路上
偶尔重型车辆引起的震动,都会引起我的强烈不安。
虽然现在好多了,但是对于“震动”恐怕我是无法像未经历地震那样
可以“无动于衷”了。

学期告一段落,回到整洁美丽安定有序的花园城市,
躺在平稳的睡床,我深深的为自己生活的环境不住的感恩。
能一夜安稳睡到天明并非理所当然,有时甚至是一种奢侈啊!
而我所经历过的种种都只是生活中的不方便而已。
我毫发无伤、生离死别只是旁观,
倒塌的瓦砾堆中没有我认识的亲朋好友,那不过是我暂时
居住的地方,但是我心里却也受到了相当的震撼。
最近世纪大地震的几万名灾民啊,接下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这次的苦难,真的很痛,真的很苦,很多的事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
而且偏偏就发生了,我们不明白,但是也不要自责,
既然活着,就努力活下去, 我知道很不容易,
为你祈祷,这一切都回过去。

2008年5月13日星期二

救生站的故事

不久前听到一个关于救生站的故事,忘了是真人真事还是比喻。据说不少书籍杂志都曾转载引用,这里尝试拼凑一下,凭听到的印象和大家分享。

有个海边的小镇,不晓得是因为暗礁还是天气关系,意外频频,常有人在岸外不远处落海。镇上居民就自动自发组织了救生小组拯救出事的船只。被他们救起的人无不感激,日子久了消息传开来,感动于小镇居民精神的人纷纷捐款给这个救生站。救生站得到善款,发展开来有了相当的规模,开始专业化的打理。为了犒赏辛苦救人的勇士,救生中心开辟了如俱乐部般的设施让救生员享用。渐渐的越来越多人使用俱乐部的设施,变成了一个以娱乐为主的场所。甚至当从海上救起来的人被安置在装修得美轮美奂的救生站时,有些人开始嫌弃这些人弄脏了地方。他们忘记了建立这个地方本来就是为了救人而设的。俱乐部的经营比到海上救人舒适容易多了。渐渐的,维持原本立场的人和忘记原意的人意见分歧,两派不同想法的人决定“分家”, 秉持救人原则的人另辟一个救生站。可是,就如人类许多发生过的事一样,历史宣循环重演,设立来救人的救生站后来又变成了俱乐部,又有人忘记初衷,一些人又离开。

这个故事令人不禁联想到,时至今日,同样的“故事”还在发生。一些原本抱着美好理念出发的善意善行,却因不够坚定的意志经不起现实的诱惑,和不为人知的其他原因而忘记了最初的承诺。如果设立救生站而不救人,这样还算是救生站吗?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

几千年后,苛政依然猛于虎

最近的天灾让人见识到人性泯灭的一面,可说到了极致。
掌权者无视于人民的水深火热与生灵涂炭,
对外来援助百般阻挠,只为自己的利益行事 ,
残酷冷血令人为之发指。
天灾或许无情,但那些近乎见死不救的行为,
即使没被强风夺多走的性命,恐怕也早已心死。

2008年5月8日星期四

永别的方式

就如听友留言回应,在睡梦中悄然永别,似乎是不错的告别方式,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而我也蛮同意的。
上周好友的母亲,就以一般人认为的“最理想”方式离去。
不过朋友却认为不晓得母亲离世的确切时间是一种遗憾。
还有电视剧里常见的一家大小围在床边,向各人逐一告别后
在众人面前咽下最后一口气的画面没有出现,也是心中有憾。
我想,亲人永远离去的伤痛犹新,不论何事都容易引起内疚自责和遗憾。
悲痛无法替代,有信仰者怀着他日天国相聚的盼望,
不然就只有让怀念做伴细细咀嚼,或许就一辈子了。

2008年5月7日星期三

死亡,从来让人措手不及

不管是久病还是猝死,人类面对死亡,总感觉全然无力且措手不及。
面对生命的完结,不论用多少时间做所谓的心理准备,
当那一刻终于来临时,那些脑海中想象可能会发生的,在现实面前相形失色。
上周出席好友母亲的丧礼,今天传来机构里一位同事骤逝的消息,
缅甸风灾造成数万人命伤亡,尸骸遍野。

人生中无法彩排的落幕典礼,从未有人知道将在何时举行。

2008年5月6日星期二

热啊热

天气酷热,走在路上,像是随时会被烤焦。
突然想起市面上似乎有个玩偶叫“烤焦面包”,
深褐色四四方方的,路上的人会不会渐渐变那个样?呵呵。
平日上班,办公室的温度是让人需要穿外套的(至少我需要啦)
一走出录音间或办公室,气温“骤升”没有10度也有8度吧?
身体在这一冷一热环境中忙乱调节,脑袋在热胀冷缩间昏昏沉沉。
有人说过,冷气机是人类现代科技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在这常年30几度的赤道小国生活的我们,应该都会高举双手赞同吧!
不过除了吹冷气,是不是有哪些比较环保的降温方式呢?
大家来想想。